發布日期: 2024/11/19 10:20:10
近期,海南某市一70MW農光互補型光伏儲能電站發生火災,造成1組電池預制艙燒毀。此次火災雖未造成人員傷亡和次生災害,但再次為儲能消防安全敲響了警鐘。
該電站項目位于空曠地帶,占地面積約83萬m2,總容量70MW,配套建設了17.5MW/35MWh的儲能系統和約50萬m2的農光互補農業大棚。儲能系統為7組磷酸鐵鋰電池預制艙,每個預制艙包含16個電池簇。然而,火災卻從6號電池預制艙的2號電池簇底部配電箱因外部高壓沖擊短路而起,迅速蔓延。
在火災處置中,當地消防部門迅速響應,利用移動水炮、滅火機器人等遠程進行不間斷地冷卻和隔離,防止事故向附近電池艙蔓延。同時,啟動與地方氣象、水務、環保等部門的協作機制,實時監測電池艙表面溫度和現場毒害氣體濃度變化。經過24小時不間斷冷卻處置,有效控制了火勢范圍及蔓延危害。
然而,此次火災也暴露出儲能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。首先,預制艙的運行時間可能已超過三年,電氣結構和電池簇布置方式相對較早,存在安全隱患。其次,雖然項目遵循了國家強制標準GB51048-2014的規定,但這一國標的消防理念將儲能火災危險等級定為戊級,顯然過低。預制艙防火間距僅有3米,當事故發生時很容易導致火災蔓延。此外,艙內的消防報警和滅火系統也相對簡陋,無法對起火點進行精準降溫抑制,錯失了抑制火災的時機。
針對這些問題,儲能行業必須高度重視消防安全,加強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。一方面,應提高儲能系統的防火等級,增加預制艙的防火間距,防止火災蔓延。另一方面,應優化消防報警和滅火系統,將滅火系統保護單元設置為電池模塊,提高滅火效率和準確性。同時,還應加強儲能系統的日常運維和安全管理,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。
總之,儲能消防安全是保障儲能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環節。只有加強技術研發、提高標準制定、加強日常運維和安全管理,才能確保儲能系統的消防安全,為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。